超大城市如何与高校协同发展?专家:建立一体融合发展新机制
“高校是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,城市拥有产业集聚、科技创新以及部门协调、政策支撑的独特优势,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,是实现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推动的重要着力点。”日前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上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、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表示。
当前,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凸显。那么,对于超大城市而言,如何更好与高校协同发展、实现“双向奔赴”?作为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,本次大会上,多位专家、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高校与城市要主动作为,建立一体融合发展新机制
“建设教育强国,龙头是高等教育。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,是衡量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。”林蕙青表示,高校要以创新思维推动城市建设,以创新成果服务社会发展;城市要营造创新要素生长沃土,畅通创新动力运转的机制,配置创新活力资源。
对于促进超大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,林蕙青认为,高校与城市要主动作为、同频共振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建立一体融合发展新机制。一是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要求,明确校城发展新任务;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确定校城发展新方向;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,打造校城发展新动能;四是抢抓重大战略机遇,构建校城发展新模式。
“大学因城而兴,城市因校而盛,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学,大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的支撑。”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、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表示,作为一个关系共同体,大学和城市互属共长;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,大学和城市共生共长;作为一个责任共同体,大学与城市共建共担;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,大学与城市休戚与共。
刘宴兵谈到,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、超大城市。当前,重庆正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推动高等教育与城市融合发展,奋力建设教育强市,持续打造“西部领先、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”的教育标志性改革成果,为建成教育强国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人才培养是城市、高校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
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时龙表示,城市因高校会聚,高校因城市滋养。高校要深刻把握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的新内涵、新要求,主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,构建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、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,大力推动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、教育链有机衔接发展。
“城市与大学是命运共同体,互相依存,不可分割,在社会发展、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和使命。奋进新时代,谱写新篇章。新时代赋予了城市-大学这个命运共同体更多的使命责任。”重庆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刘贵文谈到。
“人才培养是城市、高校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。”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分享了学校近年来推出的“学系为本”组合课程,并表示高校要通过强化服务和学习、培养创新人才、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,积极助力城市发展。
重庆大学校长助理、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李英民表示,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,高校要回答好“培养什么人,怎样培养人,为谁培养人”这个时代命题,要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逻辑中找准新方位。近年来,重庆大学致力于打造世界工程教育的中国方案,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“样板间”,着力实现有组织的科研和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相结合。